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

攜手護生態 歡「螢」光臨明興里


            專題記者/袁穎慧 黃韻勳 瞿涵 莊曉萍 王儀婷 莊崇暉

夜中亮點 城市的秘密花園
成群螢火蟲點亮明興里。           圖/擷取自flicker 網站 
 位在木柵路2段109巷內的小山坡上,明興里依山傍水、一片綠意盎然,在嘈雜的台北市中顯得格外幽靜。八年前,明興社區健走隊在北邊山坡上發現螢火蟲蹤跡,於是台北市文山區明興社區發展協會開始積極保育這塊淨土。  
   
 協會理事長伍光祖說:「社區裡不僅有4種螢火蟲、60多種蝴蝶,還有罕見的保育類台北樹蛙和貢德氏赤蛙,在這麼小的區域裡就有這麼多品種,是台北市其他地方所沒有的。」

 明興里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,仰賴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,社區內有溪流經過,北邊倚著山脈延續到動物園。民國96年起,在林務局指導下,明興里推動社區林業計畫,以螢火蟲課程為主軸,加上一系列植物、昆蟲、景觀、生態的專業課程,讓社區不僅贏得「螢火蟲社區」的美名,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教室。

 除了向政府申請經費、邀請專業人士的指導外,社區也自行招募志工進行生態教育和螢火蟲區保育,每年更舉辦賞螢活動。預計今年7月啟用社區生態教室,將展示以螢火蟲不同時期的軀體做出成長週期的模型,並配合相關課程及活動,推廣環境生態教育。

 明興里透過志工培訓、實地勘察復育和課程講授,讓社區居民更瞭解生活周遭的多樣生態,並對土地產生情感,進而將生態保育觀念融入於日常生活。



寶地規劃 「志」願守護生態
蜻蜓停留在枯枝上。圖/黃韻勳攝
就住在那個旁邊啊!有時候螢火蟲還會飛到我家裡來哩!」明興里居民陳媽媽說。如今還能在都市叢林中見到點點螢火,得從明興社區發展協會的生態園區規劃說起。

 生態園區位在明興里社區東北方,原本是當地居民劉華的私人土地。此區生態資源豐富,除了螢火蟲,還有蝴蝶、青蛙等生物。明興里里長鄢健民和劉華洽談後,劉華表示,只要不破壞土地原貌,願意與其他居民分享,同意讓社區發展協會代為維護,並開放居民入內散步。

 取得土地使用權後,社區發展協會在民國96年底申請林務局「社區林業-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」。以螢火蟲生態復育作為社區重點經營目標,並在社區月刊上招募志工,成立約30人的生態志工隊,著手整理多年荒廢的劉家林地。 

 為增加居民對螢火蟲的認識,社區發展協會聘請特種生物保育中心何健鎔老師,每個週末為志工做三小時的培訓,主要教導他們如何辨別螢火蟲品種,今年也預計開辦人工培植螢火蟲的課程。

 擔任志工多年的社區居民陳玉枝表示,許多社區民眾被講師生動活潑的教學所吸引,每年都參加培訓,甚至有爸爸帶著孩子一同參與課程。

蜻蜓停歇在枯枝上。       圖/黃韻勳攝
 經過多次培訓課程,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98年出版《發現明興 新視界──明興社區生態導覽》,詳載社區營造結果、社區內的步道以及生態圖鑑。其中生態圖鑑是由伍光祖、攝影老師黃義欽和志工們努力出來的成果。

 他們用相機一張一張記錄生態區的生物,如黑翅螢、貢德氏赤蛙、領角鴞、攀木蜥蜴和人面蜘蛛等,並整理建檔。目前記錄到的動物約有四種螢火蟲、三種蛇、10種蜻蜓、13種青蛙和60種蝴蝶,從撰稿到編輯,每一步都由志工隊完成。

 今年七月即將落成的社區生態教育館,也將展示生態區內的螢火蟲標本及園區相關物種的介紹。明興里預計和鄰近中、小學校合作,舉辦夏令營,將生態教育融入居民的生活,讓孩子們學習尊重自然、愛惜這片孕育了千萬個生命的土地。



社區 點滴經營 重永續發展 
 興里一切都還在起步,發展過程也遇到困難。像是拍攝動物相當耗時,志工還必須親自查書確認生物物種,有時還會搞錯。儘管如此,逐步成形的生態社區,也吸引居民投入,共同為社區盡一份心力。

 雖然社區發展協會和志工積極推廣,但仍有不少居民對螢火蟲生態步道和保育區不熟悉。社區居民鄭先生說:「很少人知道那邊有一塊地,只有登山的人會上去,平常很少人會進去,而且山下有時候也看的到螢火蟲。」

 伍光祖指出,由於生態步道仍是私人土地,協會希望保育社區內的生態資源,而不是向外發展成觀光景點,因此本來就不希望太多人去生態步道。他說:「希望教育里民我們有這塊寶地、社區土地很健康、水很乾淨,這樣就好了。」

陳玉枝(左一)帶領我們走進步道
一探明興里特有生態環境。      
    圖/瞿涵攝 

 看到具有珍貴資源的土地只有一部份人知道、維護,鄢建民秉持著「隨緣經營」概念,樂觀表示一切看緣分,有人願意出來才能做這些事。他說:「一步一步做,也不是一蹴可幾的。」希望透過舉辦不同活動,讓社區發展多元、促進具有各種專業知識居民能自動投入社區發展。 


 里上仍有相當熱忱的里民投入幫忙。陳玉枝說,小時候家裡情況不好,成長過程受過很多人幫助。「我媽媽她一直跟我們交代,今天如果沒有人幫助你,就沒有你們的存在,以後一定要回饋。」她因此加入明興里志工的行列,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社區服務。 

 時間一長,不只是參與的居民對土地有記憶和回饋,劉華也說:「像我們這種老頭子對土地的情感特別深,以前的觀念就是有土斯有財。從小住在這裡幾十年了,螢火蟲以前到現在都一直有。」

 社區發展不只要把一個生態環境經營好,還想藉此喚起正面的價值觀。伍光祖提到:「目前居民住的地方,其實是以前物種最茂盛的地區,之後物種被趕走了,人才能居住,所以要懷著感恩的心和平共存。」 



 明興里發展走向為關懷生物和人之間的平衡。社區發展協會發現在都會區難得有螢火蟲,因此認為生態社區要從對物種尊重去思考。未來將藉由專家上課、親自維護,學習人和生物和諧相處,進而用生態工法,讓原生物種留下或回流,打造一個永續發展的生態社區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