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

政大人,你為什麼不投票?

徐志偉、吳為婷、林淑靜、蔡廷翊、陳柏頤

學生會投票率低 政大生對自治無感       

投票率未過門檻 學生議員嚴重缺額

13屆政大學生會聯合選舉於5月14至16日線上投票,選出學生正副會長2名,學生議員6名與校務會議代表7名。選舉罷免執行委員會於5月31至6月1日補選,結果4名校代已額滿,議員仍有36名缺額,且兩次選舉投票率皆未過門檻(會長15%、議員與校代10%),僅以最低票數選出(會長之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、議員滿20票、校代滿60票者即當選)。

學生會:自治風氣低落、宣傳不夠、系統難用

相較12屆選舉結果,此次參選人數少、個位數的低投票率,反映政大學生對自治活動冷感。對此,學生會長林威呈表示,投票率低是普遍問題,政大尤其缺乏自治風氣。「宣傳問題對學生會來說尤其嚴重,也是未來要加強的。」他表示,學生會有許多政績卻缺乏宣傳,學生誤以為學生會無影響力,對公眾事務更加冷漠。

下任會長葉茂盛認為除了風氣與宣傳外,新的投票系統也是原因之一。「以前上iNCCU能直接投,這次還要下載軟體,很多人嫌麻煩就不投。」擔任輔導的課外組楊芬茹老師表示,以往投票率就低,學生會也曾有倒閉記錄。「這次宣傳確實不夠,加上同學平時不關心自治活動,也不了解學生會在做甚麼。」



政大生:學生會宣傳少且不受重視 關心也沒用

對13屆政投,學生多表示不知道選舉活動。李同學說,學生會沒有影響力,所以沒去投票。「有意見會上G板,或向同學抱怨,不想找學生會。」陸同學表示,對學生會的印象不佳,「那是一小撮人在玩權力遊戲,我沒興趣。」陳同學認為,學生會沒有特色、無法吸引同學參與。 對於學生會近期政績,例如:止滑步道、校內公車班次調整,多數學生表示不知道是學生會做的。「學生會最重要是溝通意見,沒有宣傳做再多都是廢物,」張同學指出,想發揮影響力,學生會首先要和學生溝通「要讓一萬六千名同學知道你是同一陣線,做你的後盾。」也有人表示,學生會力量有限,「要看學校開放多少空間,跟學校利益衝突的案子就不會過。」

13屆政投選舉結果明細表:

 









人物訪談─13屆校務會議學生代表鄭永勛

積極參選拉票 卻遭同學反感

政大國貿系的鄭永勛5月份參加校務代表選舉,他是從風雨走廊看到選舉的海報。「我覺得學生參加學校議事很重要,學校有太多的政策宣傳不到位。學生代表至少能夠做行政單位與學生的橋樑,把學生的建議給學校,也把學校的好政策推廣給同學。」鄭永勛如是說。 競選初期,鄭永勛熱情滿滿地在社群網站建立活動專頁,廣邀朋友支持。他經常在頁面上更新對於議題的想法,讓同學更清楚他的政見。由於新的投票系統手續繁雜,他製作了投票教學圖。但後來經朋友提醒,鄭永勛才意識到密集的宣傳讓不少同學反感,於是調整競選步調,減少PO文。不過他現在還是不明白,積極參與自治活動為何會引起反感。

政大學生態度消極 抱持刻板印象

隨著投票結果出爐,鄭永勛愈發體會到學生對於選舉的消極態度,「從結果就可以看出,堂堂政大居然補選才能把10位校務代表選完,會長得票率也不高,學生議員也因無人參選至今懸空了35席,只有7名當選。」他認為主要原因不是同學沒有公共意識,而是整個校園對於學生會的刻板印象。

「同學都認為學生會沒用什麼都不做,這樣對我們真是很不公平!」學生會長林威呈說。拿第十二屆學生會為例,舉辦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次活動,還更動了公車班表、爭取到止滑步道、擋住總務處要收機車停車費的計畫。

認同自治價值 持續投入、影響其他人

鄭永勛認為宣傳力度不足是投票率低的主因,現階段很難找到解決辦法。「目前能做的就是繼續參與吧,繼而影響身邊的朋友。」鄭永勛仍對自治活動抱有信心。


台大投票率偏低 香港學生會勝在宣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政見不實際 公共事務無吸引力

第25屆台大學生會長投票率為10%,對此,學生會長林韋翰發表文宣〈臺大人,你為什麼不投票?〉引發連串討論,大致分為兩點:一是候選人之政見不符合學生對學生會的想像;二是對候選人能力的懷疑。還有環境因素,學生的活動選擇多,公共事務較無吸引力、宣傳問題等。

多元面貌吸引學生 「把路拓寬」增加影響力

林韋翰表示,影響學校決策的方法很多,除了出席校級會議,學生會也會與行政人員溝通、利用大眾媒體、學生輿論等方式。目前情況仍和理想有落差,學生代表僅佔與會人數十分之一,無法參與決策討論,只能事後監督,導致學生參與意願低。因此台大學生會的核心理念是打造連結,以多元面貌吸引學生參與,讓學校知道,學生意見不容忽視。「少數人走,路不用太寬;大家一起走,學校就得把路拓寬了。」林韋翰說。

林韋翰認為,除了保持學生會在社會進步過程中的指標意義,更要吸引價值觀和興趣不同的學生參加。在政見上強調多元人才連結、各種群體串連;也期望透過臺大沙龍和世代論壇,承載更豐富主題及尋找臺大價值;在宣傳上突破,吸引不關心自治事務的同學。整合學生認同的價值,把他們連結在一起,重新關注公共事務,發揮影響力。

香港學生會投票率高 學生關心權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相比台灣的學生會,香港的大學學生會是獨立社團,全校的學生皆為基本會員,每年必須繳交費用。 根據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大選委員會,2010年的學生會編輯委員會選舉,投票率達30%(全體會員數為14517)。其實,香港學生對事務的關心是有限的;但是牽涉到權利問題,就會變得敏感,因此他們對學生會有一定的依賴和期許,希望學生會可爭取應有權益 。

選戰打友情牌 一個拉一個

在城市大學學生會旗下,有六十多個學科聯會。而今年媒體與傳播學系社團的投票率達50%。社團幹部成員陳健敏表示,這漂亮數字背後有辛苦的付出。她說「友情牌」最有效,「其實系上學生不太關心社團的事情,鼓勵他們投票最好的方法就是人傳人的戰術,以朋友帶朋友的方式一同去投票。」健敏隨後補充:「讓學生去投票是最後階段,讓他們知道我們社團的存在與政綱則是持續的工作。」

宣傳活動熱烈 「洗樓」、「叫莊」、「咨詢日」

健敏提到一些宣傳術語,例如「洗樓」就是在校園各大樓內密集張貼海報;「叫莊」(他們稱大學內的社團為「莊」),指一邊走一邊喊宣傳口號。他們也會拜託老師,空出課上最後5分鐘,讓他們宣傳。她說,最累但最有意思的是「咨詢日」,「這是贏取學生信任的好機會。」「咨詢日」讓學生向所有候選人提問,而且可以指定回答者,活動通常從晚上進行到隔天早上。這些都是大學裡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。














受訪者陳同學在大學內「叫莊」時的造型。














第二十七屆城市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選舉結果

「我們」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    

學校觀念要改變 開放更多討論空間

政大於景美溪畔建造的「水岸電梯」今年落成,經媒體報導後引發討論,校方也發布校訊回應。然而在決議之初,學生會與教師就曾反對,校方仍決定興建,顯示校務決議中校方握有決定權,學生意見僅供參考。對於學生會和校方的互動,楊芬茹老師表示,學校觀念也要改變,更開放,學生自治才有發展空間。

增加溝通 克服「斷層」努力傳承

學生會長林威呈表示,未來在政績、活動方面會加強宣傳,讓同學認識學生會,也希望校方增加優惠(如保障住宿等)吸引學生參與。下任會長葉茂盛表示,會增加「會長月報」報告每月政績,多舉辦活動吸引同學參與。相較台大與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的悠久歷史,政大學生會歷經數次倒閉,「在人才經驗、文獻資料上都有大斷層,傳承是嚴重問題。」他表示,增設「人力資源部」負責培訓,留住人才。並建立文件系統,整理會議紀錄與資料,一方面培養成員謹慎態度,又可供後人參考。

學生養成公眾意識

楊芬茹老師指出,政大學生缺乏公眾意識,習慣在網路表達意見,缺乏實際行動。「同學的意見易陷於狹隘…應大聲表達,提出解決方案、共同討論。」楊芬茹說,自治是大學階段的重要課題,如果將抱怨化為行動,主動參與,「其實同學能在學生會裡學到很多經驗,而且在職場上也能派上用場。」從大學就培養這種意識,將來也能迅速適應社會環境,成為中堅份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